會議現場
10月30日—11月1日,2026年鋼鐵產業鏈發展形勢會議召開。來自鋼鐵產業鏈上下游的專家、企業代表齊聚一堂,圍繞當前國內外經貿形勢、鋼材市場基本面運行趨勢及2026年行業潛在機遇等話題展開深入研討,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。
國際經濟多重變量交織 國內重大會議提振信心
在探討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時,與會嘉賓普遍認為,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不均衡,地緣政治沖突、主要經濟體政策調整等因素持續擾動國際經貿秩序。國內經濟穩定向好與宏觀政策發力,為鋼鐵行業抵御外部風險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、高級專家顧問畢吉耀認為,新的全球經濟格局正在形成。他表示,今年初以來,全球經濟形勢跌宕起伏,這一局面主要由美國濫施關稅引起,其他經濟體為適應新情況不得不采取應對措施,進一步加大了全球經濟波動幅度。同時,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,為鋼鐵行業健康發展筑牢了基礎。這一良好態勢主要表現在七大方面:經濟保持較快增長、生產供給增勢良好、國內需求持續改善、外貿韌性持續顯現、就業收入總體穩定、居民消費價格低位運行、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。
鋼之家網站創始人、董事長吳文章從實際感受出發,分析了宏觀經濟帶來的影響。“今年初以來,美國關稅政策實施引發一系列國際貿易摩擦,進一步加劇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。”他認為,受中美關稅摩擦等因素影響,我國經濟和外貿出口面臨更加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,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。疊加國內有效需求明顯不足,導致國內鋼材市場走勢呈現“三低一弱”(低需求、低價格、低效益、弱平衡)的運行特點。
南鋼股份總裁祝瑞榮表示,當前,我國鋼鐵行業面臨“擾動多、供給高、需求弱、價格低、利潤低、預期弱”的局面,“雙碳”、環保、安全等政策要求日益嚴苛,市場競爭白熱化。此外,金融資本主導商品定價權,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,對鋼鐵企業穩健經營提出了新的挑戰。
上海鋼鐵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袁義宗聚焦國內政策發力點,分享了自己的觀察。“今年初以來,國內一系列利好政策陸續推出,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地,穩樓市、穩股市、增加財政支出、擴大專項債發行規模、適時降準及降息等政策逐步見效。”他坦言,雖然這些政策為鋼鐵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動能,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本面壓力,但整體來看,市場供大于求、需求不足的局面難以徹底扭轉,行業仍要在調整中尋找新的增長點。
正大制管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洪順則從重大會議中汲取到發展信心。他表示,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“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”“加快建設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、航天強國、交通強國、網絡強國”“優化提升傳統產業,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”等重要部署,更加堅定了企業穩健發展的決心和信心,也讓大家相信民營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。
持續優化供需格局 結構優化仍為核心主線
談及鋼材市場運行態勢時,與會嘉賓將目光聚焦于供需格局、價格走勢、產品結構等方面,并一致認為當前我國鋼材市場供需格局正朝著“總量合理、結構優化”的方向發展。
祝瑞榮表示,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釋放積極信號,指明了未來5年中國經濟發展方向,將穩中求進總基調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度融合。同時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,造船、家電、海洋工程、國防裝備等制造業穩步增長,高強、耐磨、耐腐、耐候、輕量、低碳等高端用鋼需求不斷增多,中東、東南亞、南美、非洲等地用鋼需求小幅增長。他預計,明年鋼材市場有望走出低谷。
吳文章預計,今年我國粗鋼產量將達到9.8億噸,同比下降2.5%;鋼材進口量將達到600萬噸,同比下降81萬噸;鋼材出口量將達到11700萬噸,同比增長628萬噸;粗鋼表觀消費量將達到8.48億噸,同比下降4239萬噸,降幅為4.8%。原燃料方面,預計今年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達到12.2億噸,同比下降1.3%。
基于對行業現狀的分析和未來趨勢的判斷,吳文章認為,未來鋼鐵行業要圍繞“固本升級、數字智造、綠色低碳”三大主題,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。
一是固本升級,夯實產業根基。要以科技創新驅動產品迭代升級,提高產品質量,開發適應新需求的高端材料;同時以結構優化提升產業效能,推動企業專業化、融合化發展,進一步提升鋼鐵產業的全球競爭力。
二是數字智造,重塑制造流程。要深度融合數字化、人工智能、機器人等先進技術,對傳統工藝裝備全流程進行系統性改造升級,實現生產、物流、營銷、管理等全流程智能化變革。
三是綠色低碳,引領可持續發展。要在持續深化超低排放改造的同時,前瞻布局綠鋼與低碳排放鋼等綠色產品體系,主動應對“雙碳”目標與市場新需求。
南京鋼鐵協會秘書長張秋生梳理了今年前10個月國內鋼材市場的運行特點,并用“高產量、弱內需、強外需、低庫存、低成本、低價格、低利潤、弱預期”來概括。對于后市走勢,他分享了自己的判斷:“第4季度,在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下,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仍較大,預計年內鋼材價格承壓運行,普材價格大概率圍繞鋼鐵企業盈虧平衡點波動。”
袁義宗特別關注到數智化發展對鋼鐵企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意義。他認為,數智化轉型是驅動鋼鐵產業升級、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路徑。借助電商平臺,鋼鐵企業可實現業務流程數字化,通過數字化供應鏈管理,實現產品銷售、物流配送的協同聯動,從而降低運營風險。同時,數智化發展還能進一步創新服務模式,助力鋼鐵電商平臺運用AI(人工智能)算法提供個性化推薦、智能選型等服務,全方位助力客戶提升經營效益。
從與會嘉賓的討論成果來看,雖然當前鋼鐵行業面臨國際經貿摩擦、國內需求待提振等挑戰,但大家對行業發展仍有信心,一致認為國家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、重大會議對實體經濟的重視,為行業筑牢了發展根基,將推動行業向更高質量、更可持續的方向邁進。